圆梦路上的领头雁 —武山镇五里社区党支部案例
| 招商动态 |2017-01-19
编者按
湖口县武山镇五里社区位于武山集镇以西,省级公路(景湖公路)横贯穿过,交通便利,环境优美。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2076亩,下辖14个村民小组,人口1468人,现有党员36名,在职在岗村干部4人。
“抓党建、美环境、促产业、富村民”。近年来,社区以武山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契机,通过党组织引领、党员示范带动,全力推进“党建+生态产业”,特色产业经济收益占全社区农业总收入30%左右,每年给农户人均纯收入带来三到四百元的增长,五里社区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。
1
“党建+生态治理”
沿着景湖公路走进武山镇五里社区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景秀丽、造型别致的小区广场,广场内樱花、丹桂等树木绿意盎然,平整宽阔的广场上有规律地安置着各种居民活动器械,道路两旁是翠绿的樟树和整齐洁净的白墙黛瓦民居院落。两年前,“垃圾遍地、污水横流、尘土飞扬”曾一度是五里社区的真实写照。又是因为什么让昔日脏乱差的社区华丽转身呢?
加快绿色崛起是湖口县争创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鲜明特色。五里社区党支部按照镇党委关于环境整治“五边五清五化”的要求,认真制定环境卫生整治方案,对路边、河边、山边、村边、地边进行洁化和绿化;大力开展清杂物、清垃圾、清小广告、清侧沟、清庭院行动;实现硬化、洁化、绿化、序化、亮化“五化”工作目标。整治期间,封停了一家小型化工厂,拆除占道栅栏、雨棚、违建广告牌等52处,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居民生活娱乐小广场,新架设的86盏路灯,全面推广了“户收集、村清运、镇处理”的垃圾处理模式,社区面貌焕然一新。
2
“党建+生态产业”
以产业发展为支撑,社区坚持生态经济化发展模式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着力构建“绿色幸福乡村”。为突出特色,在药材重镇的大环境下,结合社区的区域特点把黄栀子、牡丹种植等定为支柱产业,九普药业、弘盛药业2家中药材龙头加工企业辐射带动40余户种植大户、200多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,2016年,黄栀子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,年产量500余吨,年产值450多万元,仅此一项全社农户年均增收突破2万元。同时,积极招商引资,建成全县第一家生态肉牛养殖基地五丰养牛场,基地面积50余亩,存栏肉牛280头,年出栏肉牛300多头,年产值突破300万元,为当地农户提供了10余个就业岗位,成为全县居民放心牛肉的主供应商。
3
“党建+贴心服务”
在美丽富裕乡村建设中,五里社区把实施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党建“双推进”,找准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,打出了漂亮的“组合拳”。
一是建立便民服务平台。截至目前,社区在6个居民集聚区设立便民服务点,为群众开展民事代办、费用代缴、惠农支付等服务。二是建立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区。通过划分责任区,定期召开党小组、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,广泛收集办理民情事项、了解民情民意、化解矛盾纠纷。三是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。制定党建+精准扶贫工作方案,党支部书记为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,每年落实2户贫困户进行帮扶,其他“两委”成员每年帮助1户贫困户脱贫,支持党员带头致富,带领群众致富。
风正一帆悬,正是党旗的引领,形成了五里社区如今绿意盎然、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,2013年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,连续五年获得武山镇“先进党支部”荣誉称号,一个支部一座堡垒,一个党员一面旗帜,五里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了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的主心骨、领路人。
